一、選擇題:1~35小題,每小題2分,共7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 )
A.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系問題
B.物質和運動的關系問題
C.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D.實踐和理論的關系問題
2.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的區(qū)別在于( )
A.是否承認物質是世界的本質
B.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
C.是否承認世界是可知的
D.對作為世界本原的精神的具體規(guī)定有所差異
3.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是( )
A.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
B.19世紀自然科學的發(fā)展
C.空想社會主義的出現(xiàn)
D.馬克思的不斷探索
4.馬克思主義哲學首要和基本的觀點是( )
A.解放全人類的觀點
B.實踐的觀點
C.為人民服務的觀點
D.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觀點
5.將物質歸結為原子的哲學是( )
A.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B.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C.客觀唯心主義
D.辯證唯物主義
6.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形式是( )
A.時空
B.時間
C.空間
D.虛無
7.自然存在和社會存在區(qū)分和統(tǒng)一的基礎是( )
A.運動
B.物質
C.實踐
D.規(guī)律
8.唯物辯證法認為規(guī)律的客觀性就是( )
A.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B.重復出現(xiàn)
C.在任何領域都起作用
D.可以被人所認識
9.長期脫離人群,在狼群中長大的“狼孩”沒有意識,這事實說明( )
A.意識是生物界長期發(fā)展的產物
B.意識是社會的產物
C.意識是人腦發(fā)展的產物
D.意識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10.俗話說的“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反映了意識具有( )
A.目的性和計劃性
B.創(chuàng)造性
C.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作用
D.調控人的行為和生理活動的作用
11.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是( )
A.聯(lián)系的觀點
B.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
C.質量互變規(guī)律
D.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
12.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 )
A.矛盾分析法
B.階級斗爭
C.實踐
D.邏輯分析法
13.劃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根本標準是( )
A.是否主張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B.是否承認社會歷史的規(guī)律性
C.是否承認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
D.是否承認杰出人物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
1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關系正確的是( )
A.共性寓于個性之中
B.個性寓于共性之中
C.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以轉化
D.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轉化
15.區(qū)分量變和質變的根本標志是( )
A.增減的數(shù)量大小
B.場所的變更速度
C.變化的時間長短
D.變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圍
16.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的標志是( )
A.1911年辛亥革命
B.1919年五四運動
C.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
D.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
17.我國的國體是( )
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B.人民民主專政
C.民主集中制
D.基層群眾自治
18.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是( )
A.封建社會
B.半殖民地半資本主義社會
C.殖民地社會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一次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和反對封建主義的民主革命綱領是在( )
A.五四運動
B.中共一大
C.中共二大
D.北伐戰(zhàn)爭
20.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yōu)勢是( )
A.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B.依法治國
C.人民當家作主
D.黨的領導
21.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 )
A.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承、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B.完善法律法規(guī)
G.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D.保障人民當家作主
22.區(qū)別新舊民寶革命的主要標志是( )
A.革命領導權不同
B.革命對象不同
C.指導思想不同
D.革命道路不同
23.下列不屬于中國共產黨三大優(yōu)良作風的是( )
A.民主集中制
B.理論和實際相結合
C.與人民群眾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
D.批評與自我批評
24.我們黨和國家發(fā)展進步的活力源泉是( )
A.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
B.四項基本原則
C.改革開放
D.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25.我國對外開放的格局是( )
A.多方位、高層次、寬領域
B.全方位、多層次、多領域
C.多方位、寬層次、多領域
D.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
26.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的會議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27.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隊伍中,既具有革命性又有動搖性的階級是( )
A.工人階級
B.農民階級
C.城市小資產階級
D.民族資產階級
28.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是( )
A.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
B.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C.共同富裕
D.消滅剝削
29.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fā)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 )
A.制度自信
B.道路自信
C.文化自信
D.理論自信
30.認清和解決一切革命問題的基本依據(jù)是( )
A.認清中國的國情
B.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圓具體實際相結合
C.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D.推翻封建統(tǒng)治
31~35.為時事政治題(略)。
二、簡答題:36-39小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
36.簡述我國對外開放取得的成就。
37.為什么必須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38.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39.簡述鄧小平理論中社會主義根本任務的理論。
三、論述題:40~41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40.試述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
41.試述毛澤東思想中關于黨的建設理論的主要內容。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選擇題
1.[答案] C
[應試指導]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2.[答案] D
[應試指導]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的不同之處在于它們對作為世界本原的精神的具體規(guī)定有所差異。
3.[答案] A
[應試指導]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
4.[答案] B
[應試指導] 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首要和基本的觀點。
5.[答案] B
[應試指導]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將物質歸結為原子 。
6.[答案]A
[應試指導]時空是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形式。
7.[答案] C
[應試指導]實踐是自然存在和社會存在區(qū)分和統(tǒng)一的基礎。
8.[答案] A
[應試指導]唯物辯證法認為規(guī)律具有客觀性,即規(guī)律是獨立于人的意識之外而存在著的,它不可創(chuàng)造,不可改變,不可消滅,人們只能利用它和遵循它,而不能違背它。
9.[答案] B
[應試指導]意識不僅是自然界物質進化的產物,而且更是社會的產物,是社會勞動的產物。
10.[答案] D
[應試指導]意識具有調控人的行為和生理活動的作用?,F(xiàn)代科學和醫(yī)學實驗證明:意識、心理因素能夠對人的行為選擇和健康狀況產生重要影響。俗話說的“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多少反映了這個道理。
11.[答案] B
[應試指導]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12. [答案] A
[應試指導]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提供了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一矛盾分析法。
13.[答案] A
[應試指導]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是劃分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這兩種對立的歷史觀的根本標準。凡主張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用社會存在來解釋社會意識的觀點,就屬于歷史唯物主義。唯心主義歷史觀則相反,主張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用社會意識去解釋社會存在。
14.[答案] A
[應試指導]共性寓于個性之中。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15.[答案] D
[應試指導]事物的變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圍是區(qū)分量變和質變的根本標志。
16.[答案] B
[應試指導] 1919 年爆發(fā)的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17.[答案] B
[應試指導]堅持和完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同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相適應的政權組織形式,是我國的政體。
18.[答案] D
[應試指導]近代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的社會。
19.[答案] C
[應試指導] 1922年7 月,黨的二大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的民主革命綱領。
20. [答案] D
[應試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yōu)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
21.[答案] A
[應試指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22. [答案] A
[應試指導]革命領導權問題是區(qū)別新舊民主革命的主要標志。
23.[答案] A
[應試指導]中國共產黨的三大優(yōu)良作風,就是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作風以及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這三大作風是中國共產黨區(qū)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
24.[答案] C
[應試指導]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發(fā)展進步的活力源泉。
25. [答案] D
[應試指導] 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深入發(fā)展,國內外經(jīng)濟聯(lián)系日益緊密,相互影響不斷加深,對外開放日益擴大,形
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26. [答案] C
[應試指導] 1945 年黨的七大上,毛澤東思想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27.[答案] D
[應試指導]中國資產階級有兩個部分,一部分是依附于帝國主義的大資產階級,另一部分是既具有革命性又有動搖性的民族資產階級。
28.[答案] B
[應試指導]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
29.[答案] C
[應試指導]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fā)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30.[答案] A
[應試指導]認清中國的國情是認清和解決一切革命問題的基本依據(jù)。
31 ~35.為時事政治題(略)。
二、簡答題
36. (1)對外經(jīng)濟貿易實現(xiàn)歷史性飛躍。
(2)引進外資不斷升級,推動全面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
(3)“走出去”戰(zhàn)略穩(wěn)步推進。
(4)加人世貿組織,對外開放不斷擴大。
37.(1)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一條根本原則。公有制是社會主義制度的經(jīng)濟基礎,是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前提,是決定勞動者地位和我國發(fā)展前途命運的根本性因素。
(2)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是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的客觀要求。
(3)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是保證其他所有制經(jīng)濟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決定性條件。
(4)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是貫徹按勞分配,實現(xiàn)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證。
38.(1)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2)必須堅持科學發(fā)展。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工作方針。
(3)必須堅持改革開放。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要動力。
(4)必須堅持民主法治。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證。
(5)必須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關系。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
(6)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全社會共同建設。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領導核心和依靠力量。
39.(1)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fā)展生產力。鄧小平強調,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我們要建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不斷發(fā)展社會生產力的社會主義;我們確定的基本路線,是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路線。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是要靠自己的發(fā)展,發(fā)展才是硬道理。
(2)發(fā)展要抓住機遇,必須正確評估我們當下所面臨的國際國內環(huán)境,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緊迫感抓住機遇,珍惜機遇,用好機遇,發(fā)展好自己。
(3)“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鄧小平提出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我們要以世界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作為我們發(fā)展的起點”“中國必須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 地”等思想,中國要發(fā)展,離不開科學。
三、論述題
40.(1)矛盾普遍性即矛盾普遍存在與共同具有的性質,有兩個基本含義:第一,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普遍存在的性質,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發(fā)展過程之中和每一-事物發(fā)展過程始終,即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第二,矛盾的普遍性指同類事物矛盾所共同具有的性質,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特殊性指矛盾的差別性和個性,有三種具體表現(xiàn):其一,矛盾性質及矛盾發(fā)展階段的特殊性。其二,矛盾及矛盾方面地位、作用的特殊性。其三,矛盾解決形式的特殊性。
(2)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即共性與個性之間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關系。這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第一,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相互區(qū)別。即共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個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
第二,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相互依存。即共性寓于個性之中,沒有個性就沒有共性;共性統(tǒng)攝個性,沒有無共性的個性。
第三,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相互轉化。即隨著事物的發(fā)展和條件的變化,共性與個性可以相互過渡、相互轉化。
41. (1)特別著重于從思想上建設黨。提出黨員不但要在組織上人黨,而且要在思想上入黨,經(jīng)常注意以無產階級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
(2)形成了中國共產黨的三大優(yōu)良作風。指出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作風,以及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是中國共產黨區(qū)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志。
(3)針對歷史上黨內斗爭中存在過的“殘酷斗爭、無情打擊”的“左”傾錯誤,提出“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確方針。強調在黨內斗爭中要達到既弄清思想又團結同志的目的,創(chuàng)造了在全黨通過批評與自我批評進行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教育的整風形式。
(4)提出了執(zhí)政黨要加強黨的建設的思想。新中國成立前夕和新中國成立以后,鑒于中國共產黨成為領導全國政權的黨,毛澤東多次提出要繼續(xù)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艱苦奮斗的作風,警惕資產階級思想的侵蝕,反對脫離群眾的官僚主義。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資深老師進行交流、解答。